当地华人还在采用“仲秋”的过法,位于“三秋”之中的农历八月仲秋,一整个月都是节日。他们不一定要在八月十五当天过中秋节,而是会在仲秋选择一天或几天来庆祝。
这也许与海外中秋不是法定节假日有关,但田兆元认为这种改变是有据可依的“回归传统”,在古代传统社会,八月仲秋无疑是重要的,是丰收的季节,是一年之中最值得庆祝的时节。
曾经中国一些地方不止过八月十五,在八月十六还有“追月”的习俗。旧时新安(深圳的古称)和广东好些地方都有这一习俗。清代陈子厚的《岭南杂事钞》序中写道:“粤中好事者,于八月十六日夜,集亲朋制酒肴赏月,谓之追月。”据说,八月十五晚家人团圆赏月后,余兴未尽,次日再和好友相聚赏月,吟诗作赋、欣赏花灯,久而久之,形成“追月”之说。如今广东这一风俗早已淡去,但在香港依旧盛行。
“端午现在已经叫‘端午季’:‘头端阳’农历五月初五,‘大端阳’五月十五,‘末端阳’五月二十五。中秋节就过八月十五这一天,很多人觉得太短了。”田兆元觉得,我们也不妨过“仲秋”,把整个农历八月当做中秋来过。
他笑言这样做“好处多多”,不但让传统节日地位更高,还能拉动内需,“现在月饼一过了八月十五这一天立刻就卖不动了,要打折处理,但在美国就不会这样,过了八月十五这一天,还在仲秋这个月,他们依然会庆祝中秋节,月饼也就不会降价。”
“八月这一个月都很重要,是丰收的季节,桂花飘香、气候温凉。”田兆元说,“以前人们在秋天要辛苦劳作,没有时间,只能过这一天。如今我们有需求要充分休息、感受文化、拉动内需,何不考虑恢复八月仲秋的传统?”